海蝨侵襲挪威三文魚養殖場 專家解構食安風險
發布時間: 2017/09/19 12:0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0
三文魚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以維持肌肉量和有助控制體重。其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亦是重要的補腦元素,可保持心血管健康。不過,三文魚的食用安全一直備受質疑。據美聯社報道,近日美國、加拿大、挪威等三文魚養殖場都面對海蝨問題。科學家及漁民都正尋找控制海蝨的新方法,但挑戰頗為艱鉅。
海蝨湧現,到底食三文魚會否構成食安風險?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海蝨只是一個混稱,其學名統稱為顎足類(Maxillopoda)之中的橈腳類(Copepoda),甲殼類動物。
甲殼類動物寄生在三文魚身上,它們會吃其表皮及血液。但一般情況下,離開水後,就會死亡。在三文魚寄生的海蝨是「copepods 」(編按:細小的甲殼類動物)
他指出,魚類身上有寄生蟲寄生十分正常,肉眼亦能看到,但並不一定威脅到人類食用安全,「視乎它的繁殖速度」。
養殖場太人工化
不過,莊棣華指,由於養殖場是一個很人工化的環境,人為因素可破壞大自然本身的平衡及循環,以致沒有生物可克制寄生蟲,結果因沒有「天敵」愈生愈多。此外,由於養殖場是一個高密度的環境,故寄生蟲出現的風險亦更大:
場內的三文魚多,一隻感染海蝨,其他都可能連帶感染。
他不排除養殖三文魚的威脅,畢竟甲殼類動物或海鮮本身天然存在「毒素」,可對人體造成過敏反應。不過,較大的可能性是當三文魚的表皮被太多海蝨所咬,出現傷口,便有機會感染其他細菌,造成較大的食安風險:
野生三文魚一般較安全,特別相對於一些已經被嚴重感染的養殖場。
進食未經煮熟而又含寄生蟲的海產有可能危害健康
過去有關三文魚含蟲的事件都時有報道,曾有市民發現壽司魚生片上有白蟲在蠕動;此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亦報告日本有一名女子吃了三文魚生兩小時後出現胸腹疼痛,檢查時發現有多條異尖線蟲幼蟲正在鑽進她的胃黏膜。莊棣華指,這些寄生蟲與上述不同種類:
它們在鮮肉上都能夠生存。它們是錯入入體當中,本來應該在鯨魚、殺人鯨等胃部出現,人吃了當然會產生問題。
中心指,進食生或未經煮熟而又含寄生蟲的海產有可能危害健康。在眾多海產寄生蟲中,最令人關注的是蛔蟲、縧蟲和吸蟲。
大多數寄生蟲會令人輕微至中度不適。患者也有可能出現紅疹和痕癢等過敏反應。在一些較為嚴重及複雜的個案,除了引致腹瀉和腹部不適外,一些寄生蟲(例如肺吸蟲)甚至有可能進入患者的重要器官(例如肺部),引起嚴重併發症。
以異尖科線蟲為例,該蟲寄生在海魚,是其中一種人類經進食魚類而感染的重要蛔蟲。人類如進食了生或未經煮熟而又受寄生蟲感染的魚或漁產品,就可能感染寄生蟲病(例如異尖線蟲病)。
食安中心指,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無論是野外捕獲或人工養殖的水產都可能帶有寄生蟲。中心又引述歐洲食品安全局指,傳統的醃製和冷熏皆不足以殺死魚內的寄生蟲;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冷凍和加熱才是殺死魚內寄生蟲最有效的方法。
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魚和漁業製品操作規範》,一般情況下,把供生吃的魚類在-20°C或以下冷凍七天;或在-35°C冷凍約20小時,可殺死魚內的寄生蟲。
【其他熱話】海灘浸腳後血流不止 專家:海蝨普遍存在於香港海灘
【其他熱話】三文魚刺身 VS 煙三文魚 減肥美容要揀邊款?